计算机发展的四个阶段构成计算机的电子元器件分别是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大规模集成电路1第一代计算机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称为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2第二代计算机采用了晶体管,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称为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3第。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的主要元件是晶体管晶体管计算机是指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的计算机,其主机采用晶体管等半导体器件,以磁鼓和磁盘为辅助存储器,采用算法语言高级语言编程,并开始出现操作系统由于采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所以很轻,且运算速度比较快,达到每秒几十万次 第二代计算机的特点 1。
1958年德州仪器的工程师Jack Kilby发明了集成电路IC,将三种电子元件结合到一片小小的硅片上科学家使更多的元件集成到单一的半导体芯片上于是,计算机变的更小,公耗更低,速度更快这一时期的发展还包括使用了操作系统,使得计算机在中心程序的控制协调下可以同时运行许多不同的程序第四代大规模。
1第一代计算机逻辑元件采用的是真空电子管,称为电子管数字机19461958年2第二代计算机采用了晶体管,体积缩小能耗降低可靠性提高运算速度提高,称为晶体管数字机19581964年3第三代计算机硬件方面,逻辑元件采用中小规模集成电路MSISSI,称为集成电路数字机1964。
这一代计算机采用晶体管基本元件体积与功耗比第一代有所缩小和降低运算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十几万至几十万次除了用作科学计算数据处理外,也开始用于事务管理使用计算机的也不再限于军队政府和科研机构第三代中小规模集成电路计算机19641970年把晶体管电阻电容等电子元件焊接在一块。
1 第二代电子计算机采用的逻辑元器件是晶体管,这一时代的标志是1954年美国IBM公司推出的IBM 701电子数据处理机2 晶体管相较于电子管,不仅功能相同,而且具有尺寸小重量轻寿命长效率高发热少功耗低等优势3 晶体管的应用极大地改进了电子线路的结构,使得制造高速电子计算机成为可能。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以下四个阶段第1代电子管数字机 这一阶段的计算机主要使用电子管作为基本电子元件,体积庞大,功耗高,运算速度较慢,且存储容量有限第2代晶体管数字机 随着晶体管的发明和应用,这一阶段的计算机开始采用晶体管作为基本电子元件,相较于电子管,晶体管具有体积小功耗低寿命。
于是,晶体管开始被用来作计算机的元件晶体管计算机晶体管计算机是指20世纪50年代末到60年代的计算机1956年,美国贝尔实验室用晶体管代替电子管,制成了世界上第一台全晶体管计算机Lepreachaun第二代计算机较之第一代具有速度快寿命长体积小重量轻耗电量少等优点汇编语言使用更加普遍。
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电子管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晶体管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集成电路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数字计算机,采用的主要元器件是大规模集成电路。
计算机发展历程的4代各采用的电子元器件分别是1第一代1946~1958电子管 2第二代1958~1964晶体管 2第三代1964~1971集成电路 4第四代1971年以后大规模集成电路 第一代电子产品以电子管为核心四十年代末世界上诞生了第一只半导体三极管,它以小巧轻便省电寿命长。
评论列表